首页> 产业状况

我国优质弱筋小麦的产业发展现状

发布时间:2017-10-18 16:16 文档编号:

弱筋小麦产业现状

◆ 农业是立国之本,强国之基;粮食是安天下、稳民心的战略产业。 “虽有数斗玉,不如一盘粟”;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。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最大的粮食消费国,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。

◆ 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粮食生产快速发展,以占世界不足9%耕地、6.5%淡水资源生产了1/4粮食,养活了近1/5人口,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◆中国人多地少,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“紧平衡”状态。国家提出粮食安全战略方针的核心要义是端牢中国人的饭碗,重要目标是保障口粮绝对安全。

◆ 小麦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、种植面积和贸易总量最大的作物,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影响远高于其他作物(Reynolds等,2012)。小麦在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中,口粮消费量最多、贸易量最大、单产增速最高的作物,目前小麦耕种收机械化整体水平在95%以上。 

◆ 冬小麦生长周期长,可充分利用晚秋、冬季、春季和初夏光、温、水资源,且管理回旋余地大,稳产性好。

 

1961-2012年世界小麦面积和产量的变化——数据来源:FAOSTAT


◆ 在我国,小麦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,小麦丰歉决定了全年粮食生产形势。“夏粮丰收,全年主动;以秋补夏,担惊受怕”。

◆ 小麦因含有独特的面筋,可加工成为种类繁多的食品,全球约35%人口以小麦为主食,口粮比重超过60%。小麦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总量20.3%(超过全世界蛋奶肉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总和),热量18.6%,超过其它任何作物。

 

1992-2012年中国小麦消费量及消费结构

(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)

 由于小麦生产是我国夏粮和全年粮食总产的“定海神针”,因此,发展小麦生产中央领导十分重视,国际社会非常关注。

 

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夏粮生产

   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很快,主要表现在:

    1.生产能力稳步提高。总产实现“十二连增”,并创造了亩产821.7公斤的高产纪录;

    2.优势区域逐步形成。黄淮海强筋冬小麦产业带、长江下游弱筋小麦产业带、大兴安岭沿鹿强筋春小麦产业带。

    3.小麦质量明显改善。培育了一批强筋、中筋、弱筋小麦品种;形成了一批优质小麦生产基地;实现了“三个历史性突破”。    

    4.产业优势不断提升。以河南为例,全省小麦加工企业2135个,占全国24%;年加工能力6117万吨,占全国30%;面粉产量4848万吨,居全国首位,市场占有率超过25%;速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60%。

    5.竞争能力显著增强。河南省新乡市打造“中国第一麦”;淮滨县打造“中国弱筋小麦生产第一县”, “金豫南”牌低筋面粉畅销全国 。

 

中国小麦生产发展的“三个历史性突破”


我国小麦分为强、中、弱筋三大类,分别有不同加工用途:

强筋小麦:籽粒硬质,蛋白质含量高,面筋强度大,面团延伸性好,适于生产面包粉、搭配生产其它专用粉用的小麦。

中筋小麦:籽粒硬质或半硬质,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,面团延伸性好,适于制做面条、馒头等传统主食用的小麦。

弱筋小麦:籽粒软质,蛋白质含量低,面筋强度弱,面团延伸性较好,适于制做饼干、糕点和南方馒头、包子等食品用的小麦。

全国小麦优势区域示意图

      近年来我国小麦在产量增加的同时主要品质性状呈下滑趋势。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2008-2010年对黄淮地区小麦品质监测结果,容重、蛋白质含量、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四项指标为评价依据(国家优质强筋二级标准),连续3年农户田间小麦优质率分别为8.7%、3.5%和3.2%;仓储小麦优质率分别为3.8%、0和0.9%,出现 “统计有数字,仓库没粮食”的局面。

 

我国小麦蛋白质含量变化(%)

 

我国历年小麦质量状况

    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对主食多样化、优质化、营养化市场需求不断增加。据统计,我国优质麦年需2000万吨,生产难以满足,尤其是弱筋小麦不足10%,缺口很大。主要原因:1、稳定达标的优质品种少(弱筋麦真正达到国际软白麦标准品种极少); 2、区域化布局、规模化种植水平低,农民分散种植,混收混储混售;3、优质栽培技术未落实到位;4、生态条件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;5、国家优质优价收购政策未真正形成。


发展优质弱筋小麦生产要抓好:

选择优势区域→选用优良品种→订单规模种植→优化栽培管理→分品种单收单储